小微企业应防范哪些法律风险?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法院小微企业相关案件呈上升趋势。小微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再加上组织架构、人员配置缺乏考虑,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察觉法律风险,最终酿出祸端。为此,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申佳亮律师,就经营中的常见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提示小微企业做好防范。
西安一家公司成都分公司于2013年成立,2021年11月注销。2022年5月,西安公司却收到法院传票,被起诉成都分公司欠债务人黄某55万元。原来该分公司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未向西安公司报备,使用分公司印章签订借款合同,向黄某借款55万元,且借款未转入分公司账户。黄某在借款到期追讨无门的情况下,将西安公司告上法庭。
此案例警示小微企业要加强对公章使用的管理,规范财务工作。律师提醒,不少小微企业对公章管理有失严谨,会出现假人真章、真人假章等情况。而出现纠纷时,关键不在于公章真假,而在于盖章之人有无代表权或代理权,建议企业应重点加强内部印章管理,做到专章专用,交易时履行必要的审查义务。
近期,一些小微企业在经营困难时,会提出疫情构成不可抗力因素,解除合同无需承担违约责任,但这一做法不可取。2019年9月,西安市民李师傅与成都一公司签合同,开设使用该公司品牌、专供原材料的分店,合同期5年,李师傅缴纳加盟费。2020年6月,该分店关停,李师傅起诉成都公司索要部分加盟费。案件审理中,法院认为,疫情因素确系给经营者势必造成不可避免经济损失,但不属于不可抗力,并不必然导致合同解除,故不支持李师傅诉求。对此,律师表示,在合同解除后果的处理上,不少企业消极应对致使损失扩大化、纠纷复杂化。建议企业应熟悉合同解除权的类型、要点,审慎行使解除权。在出现合同解除事由时,加强与合同相对方沟通协商,力争合同继续履行或者解除后果最小化。
律师提醒,小微企业除了做好公章管理、合同解除风险防范外,还要留意融资担保和诉讼应对方面的风险。
小微企业遇到纠纷时,多数消极应诉,有的拒不提供送达地址,有的拒绝接收诉讼材料、拒不出庭、不答辩、不举证,这实际上是放弃诉讼权利,导致企业在纠纷解决中处于被动地位,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此外,很多小微企业通过民间融资获取资金,可能会遇到被收取高额利息、存在规避监管规定进行融资的情形等违法行为。对此,律师建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遵守金融管理规定,注重证据留存,避免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