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党旗下成长的39年历程
从一名普通党员、一名复转军人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律师,并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成为以个人名字成立律师事务所的业界第一人,39年的律师生涯中,许小平在律师服务的这条战线上秉承诚信好礼、仗义执言的执业理念,践行着人生诺言。
而今,两鬓微霜许小平依然活跃在各级法院和全国各地的培训课堂,义务普法,匡扶弱势,不断延伸自己的“律师梦”。执着、敬业、创新、正义、善良、亲和、耐心是身边的同事及客户对他的一致评价。许小平说:“自己只是用最专注的心,做最专业的事,最重要的是做一个有良心的律师。”
一穷二白创天下
一穷二白创天下
成为业界以个人名字成立律师事务所的第一人
1976年10月,从部队转业的许小平被安排到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专案组工作,专门负责法政以及平反冤假错案。“那个年代条件差,环境艰苦,每当接受任务后都是立即出发,不论是坐火车,乘长途汽车,遇到边远地区坐拖拉机是常事,生活艰苦,饥一顿、饱一顿,成天喝不上一口水。因为要去的地方都是监狱,大部分在边远的山区,一下车就到队部了解调查对象的情况,通过调阅档案材料,判决书,并和服刑对象交谈,由于工作耐心细致,他为一批遭受错误对待的知识分子平反了冤案。”许小平说,因此他还被陕西省委和陕西省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
1980年,许小平正式走上律师生涯,他常对人说:“转业后的头四年的工作经历,让我终生难忘,因此确定了我人生轨迹的一个新起点,同时为自己从事律师工作奠定了基础。”岁月轮回,四季交替,律师工作经常要与看守所,监狱打交道,在代理案件的过程中,许小平发现,许多人犯罪是因为法制观念淡薄,一失足成千古恨,业务工作的需要与强烈的责任感,到有必要面对面为服刑人员答疑解惑,传授法律知识,指点失足者走出人生困境。此后,他时常去看守所,监狱义务给涉嫌犯罪人员和服刑人员讲法律课,给他们赠送报刊和法律材料,开展民间普法。同时,他还在《法制周报》《西安法制报》《西安晚报》等媒体刊登法制信息,释诠法制政策,开设律师信箱。在《陕西日报》《西部法制报》乃至国家级报刊上,以律师的身份说法,担任媒体法律顾问。
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许小平成为以个人名字成立律师事务所的业界第一人。数年之后,他是第一个不要正处级待遇,辞去公职,勇闯市场,成为专职的执业律师。多少次法、理、情的辩驳中他出色办理一个个案件,在百姓中赢得了良好声誉。
摸着良心做律师
坚持做好为穷人服务的事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有一次,许小平与车兆基律师一起处理了一起伤害案件,双方当事人因墙基问题发生冲突进而互殴,双方均有负伤,村民杨xx被公安机关收押,进而逮捕,起诉,审判。由于家庭极度贫穷出不了律师费杨xx家属只能来西安求助。面对这样的请求,许小平和车兆基律师商量后决定免费法律援助,他们由西安到延安,全部费用自己承担。通过了解案情和当时的案发现场来分析,对方的负伤与杨xx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在几天的紧张工作中,他们先后走访了人民法院,市公安机关,市政法委和市人大,说明了案件的真实情况和杨xx不应该负刑事责任的律师意见书。最后市法院经过慎重的研究,法院退回了起诉书,进而检察院和市公安局做了撤销案件的处理,杨xx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在许小平的工作经历中,最让他不能忘怀的是对三个少年的救助。未成年人小毕(化名)在校读书,因受到同学的殴打,致头脑内伤,进而双目失明,父亲为了孩子的治疗进而辞职,其母也来到西安卖烧饼为儿子治病,肇事学生的家长没有人替小毕出钱治病,小毕的父亲只好求助许小平实施法律帮助,许小平组成了一个援助小组,从准备到起诉,从初审到终审都是律师免费支援的,经过三年漫长的诉讼,终于有了胜诉的结果,获得了大部分赔偿。
15岁的外地少女小霞(化名),给一村民打工做果冻,不慎掉入开水锅烫伤,最后这位村民没有能力赔偿,迫使小霞的父亲带着女儿住在西安农村暂居,成天找当地政府和这位村民要求给女儿治病,二年多没有结果,后来找到许小平到求助。许小平带领一个小组专门负责庭审前的准备工作,后来经过两年的努力,法院终于下判了,要求被告和村委会共同赔偿损失给小霞治病,法院执行局执行了一部分赔偿款,差额很大,最后市法院执行局发起募捐,由法官捐款数万元,给小霞治病,许小平不仅在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也带头捐款,并且还多次到小霞家看望。
未成年女孩大香(化名)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在一个砖场当制坯工,因厂方没有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以及操作方法培训。致使年幼的大香不慎被机器绞断右边的小胳膊,虽经抢救却未能接上绞断的残肢,无奈只好忍痛截肢,后来因拖欠医疗费,被迫出院,大香的父亲带着女儿东奔西走求助,厂方置之不理,向政府投诉,告知先去仲裁委立案,大香和父亲不知如何投诉,只好找到许小平律师事务所,许小平委托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王旭组织一个小组共同办理这起仲裁案,从调查取证,书写诉讼文书,直到立案,开庭诉讼全部由王旭律师及其助手参与,最后仲裁委一裁终局,判决砖场和受害人存在劳务关系,判处砖厂赔偿伤者全部医疗费,并赔偿残疾赔偿金拾万元。
这三个案子在当年律协的年终大会上,被编成独幕话剧,三位少年现身担任主角上台演出,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因此受到市司法局,市律协的表扬和奖励。“法律尽管是对人性的尊重,但作为一名律师,有一种责任用法律来守护人性的善良,在工作中就是要摸着良心做事。”许小平说,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这是律师行业的行动宗旨,让出自己的时间给人民,凭良心为老百姓服务,律师帮助穷人才是本事。
无愧人生
身体力行实践法治理念成为“百姓的律师”
做有思想的律师,让法治成为信仰,是许小平的追求和座右铭。许小平说,律师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对律师而言,荣耀与成就并非来自财富,而是来自社会的信任与尊重。如果只追逐财富而忘了自己对公众的责任时,就会被公众和财富抛弃,如果漠视财富而为公众谋求利益时,公众和社会就会回报他们以财富。
乾县一小学生小杨(化名)因患白血病无钱医治陷入困境,其父向社会和新闻界呼吁寻求帮助。后来县教育工会以小杨患白血病的名义向全县学校系统发出动员,捐款抢救小杨,很短的时间内就募到五万多元,乾县教育工会先向医院支付小杨的救济款一万五千元,剩余的捐款却被用于其他患病学生的治疗上。当小杨后续治疗再次遭遇无钱医治时,杨父不解发问,大家给小杨捐的钱,为什么会给别人用呢?看到小杨的病情恶化需要资金医疗,在无奈之下,杨父向新闻界呼吁,新闻界一致认为以小杨的名义募捐,钱应该给小杨使用,然而地方政府态度生硬,对新闻界质疑不做回应,后来杨父找到许小平律师事务所的许小平律师,说明情况后,许小平当即决定人命关天救人要紧,先到县有关部门寻求支持,要求尽快支付小杨的募捐款,结果没有得到回应。许小平当即决定免费先行起诉,寻求法律支持。后来尽快的调查取证,写诉状,立案等一系列的工作都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后来人民法院决定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开庭那天人山人海,整个一个小县城沸腾了,央视央广,地方新闻媒体现场采访,人民法院当庭宣判:县教育工会立即支付原告人小杨募捐款三万五千元,诉讼费被告承担。闭庭后,律师,记者,群众把法院围的水泄不通,赞扬法院的公正判决,当场许小平又给小杨赠现金一千元供其治病,这件事事后也成了业界佳话。
在追寻正义的道路上许小平所做的还不止这些。西安某大学一名60岁的老教授是我国首批留苏的学生,专攻长度计量,获博士学位,在一年的中秋节,师生都看到老两口在校园散步。第二天早上邻居发现教授门口有血迹,遂报警,警方通知他的子女来开门,打开门一看所有人都惊呆了。房子地上都是血迹,进而发现其妻倒在血泊中已死亡,其长孙也倒在血泊中死亡,老教授也倒在血泊中尚有呼吸,当即对其止血并送往医院抢救。待其苏醒后,经警方询问,教授承认杀妻灭孙,自己割腕自杀未遂的全过程。经审查、起诉后到中院审理,经过许小平的调查走访得知,近几年来老人的情绪不稳定,经常无端的发火,吃饭掀桌,弄的全家不知所措,经常发生和妻吵架打架,训斥孙儿。通过这些现象分析,怀疑老人是否有精神障碍。在一审期间,许小平对犯罪事实,证据,程序没有异议,许小平申请对老人进行精神鉴定。后来法院采纳许小平律师的鉴定申请,对其进行精神司法鉴定,结论是老人患有间歇性精神障碍,属于限制行为能力。初审判决其为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后来许小平亲自到陕西庄里监狱向狱方反映了老人的精神疾病的情况以及他的专业知识。狱方专门给他在图书馆设立了一间办公室,这位老人在狱中为监狱管理设定了一种程序,为管理犯人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检索。
1990年女工史某遇害,时任某机务段司机的王华洲因重大嫌疑被提起公诉,那一年,他30岁,1990年5月5日王华洲被拘留,逮捕,进而审查起诉!一审判决后,王华洲不服一审判决,坚持上诉,1994年10月6日,许小平律师在一审判决极其不利的情况下,担任他的二审辩护人,并依法提交了辩护意见,庭审中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要求法院判决王华洲无罪,但是遗憾的是,二审法院没有采纳律师的意见,驳回了上诉请求,维持了原判。那一年11月7日,宣判后,王华洲被押往富平监狱服刑20年又22天。2010年6月5日,王华洲刑满释放,黑发变白发,他见到许小平第一面就哭着说:“许律师,我是冤枉的啊!”许律师开始着手帮助他申诉,2010年10月6号向省高院申诉,又被驳回了。同年11月许小平又向最高法院申诉此案,从此之后,西安-北京-西安,一年又一年。2017年2月23日,许小平安排助手罗震东律师带着王华洲再次进京,被告知没有立案,要求其返回西安第六巡回法庭立案,3月15号,许小平带着罗震东律师和王华洲来立案。后被告知省高院已经立案。终于,在2017年10月24日,省高院做出了再审决定书。2018年5月5日省高院通知,将按二审程序,不开庭审理,律师上交书面辩护意见。第二天,许小平律师就把辩护意见提交上去,长长松了一口气。没过多久,6月21日省高院下达了裁定书撤销原一审、二审的判决和裁定,发回西安市中院重新审理。12月17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王华洲案。大家一起等了8年,终于在2019年3月22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王华洲无罪。经过28年的漫长等待,王华洲终于得到了无罪判决,悬了28年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从庚午马年直到乙亥猪年,妈妈盼了28年,儿子等了28年,许小平也坚持了28年,这一天终于还是来到了,二十八年的是与非也终于盖棺定论,正义的阳光晒进了老百姓的心里。
许小平对百姓怀有深厚的感情,在西安、在陕西他是老百姓的“法律顾问”。他和他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代理了大量的法律援助案件,他常说,作为人民律师,更高一层的境界,还在于化解矛盾,引导老百姓依法维权,解除他们的痛苦,社会才会和谐。许小平律师事务所所训有八个字:"诚信好礼、仗义执言"。他以这样的执业理念,践行着人生诺言,因此他也获得了“百姓的律师”称号。在许小平看来,自己现在依然在工作一线做刑事辩护工作,不仅是出于对律师职业的热爱,更是人民群众对他的信任和需要,将他和人民群众紧紧地捆在一起,在当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就应该回报社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因此,许小平在39年的律师执业生涯中收获了很多荣誉:1983年、1984年连续二次被省委省政法委授予政法战线的先进工作,省劳动模范;1986年出席了全国第一届律师代表大会,并担任全国律协理事;1987年11月29日,担任西安市第十届人大代表;2005年5月1日,被西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劳动模范和有特殊贡献的专家;后来又被司法部,司法厅,市司法局评为优秀党员,获得优秀律师称号;陕西省人事厅职称评定委员会授予一级律师称号。
回忆过去39年来走过的律师之路,许小平是在党旗下的指引下成长起来的!在党的教育下,一步步走过来的,在平凡的日子里,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始终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当成自己的事去办,坚持做一个有良心的律师。“只要生命不息他就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许小平说,用钢铁般的意志和信念,维护着公平正义,维护着社会稳定,践行着当代一名律师的博大情怀,用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着……